close

  中新社蘭州6月1日電 題:探訪甘肅肅北“烏蘭牧騎”:古老蒙古族文化重現時尚
  中新社記者 馮志軍 信江
  高亢嘹亮的草原音樂在甘肅肅北蒙古族自治縣一間名叫“烏蘭牧騎”的演藝團舞蹈室里響起的時候,18歲的蒙古族舞蹈演員塔娜和她的十餘名伙伴跟著音樂節拍起舞。4年前才“半路出家”的塔娜,舞臺之路剛剛起步。
  成立於1974年的肅北烏蘭牧騎是一種集合蒙古族舞蹈、器樂、聲樂於一體的演出形式。其最早是活躍在草原農舍和蒙古包之間的文藝團隊,蒙語意為“紅色文化工作隊”,在當地家喻戶曉。
  經過數十年的演變發展,融入了諸多現代元素的肅北烏蘭牧騎近年頻頻亮相於國內各地的舞臺。“原汁原味”的草原古老文化與現代元素擦出了火花,越來越受當地年輕人青睞。
  4年前,剛剛初中畢業的塔娜和幾名成員被演藝團選中並送往內蒙古進行為期三年的傳統蒙古族舞蹈學習。“我們沒有一點兒舞蹈基礎,一切都從零開始”,回憶起這段求學經歷,塔娜告訴中新社記者,舞臺上展現的一招一式,背後都是舞臺下“煎熬”的過程。
  “第一年去的時候,練習基本功的時候都會哭,每天一個半小時給我的感覺是一年半。”塔娜說,練習過程完全不是自己此前看到的舞臺演出那般瀟灑和時尚,從“被迫學習”到“享受其中”,花費了將近3年時間。
  如今塔娜已是演藝團的“希望之星”,她對烏蘭牧騎的理解亦在深入。塔娜說,之前認為舞蹈只是擺擺動作,讓大家感覺美就對了。後來發現舞蹈是表達感情的一種東西,那種情緒不是光臉上微笑就可以。“如果你思念家鄉的話,可以用你的舞蹈表達出來。如果你特別思念母親,也可以用舞蹈表現出來”。
  肅北縣烏蘭牧騎副團長烏力吉告訴記者,烏蘭牧騎的演員都是牧民的孩子,所以他們更瞭解牧民們需要什麼形式的演出,他們經常活躍在牧區與鄉間,為牧民帶去原生態的蒙古族藝術表演。
  “將現代技法和原生態的東西融合在一起,才能激發出烏蘭牧騎的活力。”烏力吉坦陳,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以及廣播、電視、網絡等傳播載體在牧區的普及,完全傳統的原生態表演形式已經難以吸引廣大牧民特別是年輕的一代。因此,將現代元素融入烏蘭牧騎這種原生態的民族藝術已經成為趨勢。
  肅北蒙古族作曲家鋼鐵木爾已經有30多年的烏蘭牧騎演出、編曲經歷。目前他正嘗試將現代電聲樂加入到烏蘭牧騎音樂之中,並且將歌曲翻譯成漢語、藏語等語言,以方便各民族民眾欣賞。
  “烏蘭牧騎的音樂要不斷創新,但曲子、歌詞等核心東西不能丟掉。”鋼鐵木爾表示,肅北蒙古族居住在青藏高原邊緣,與地處內蒙古草原的蒙古族在生活習俗以及服飾、頭飾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在音樂、舞蹈等藝術的表達上更具有高原蒙古族的特色。(完)  (原標題:探訪甘肅肅北"烏蘭牧騎":古老蒙古族文化重現時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i23hicdc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